总体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成果 >> 总体规划 >> 正文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送审稿)

日期:2008年12月05日    来源:规划编制处    

   2003年前后,长春市基本提前完成了96版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要建设和发展目标。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根据建设部的批复意见,长春市政府于2003年5月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一、总体思路:

   从长春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配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战略策略,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从目前存在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关注城市空间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的支撑;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提出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策略,构筑城市整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应城市机动化的发展趋势,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随着城市扩大和多元化的进程,创造分区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共赢的局面;延续城市格局,保持城市特色,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适应地方资源特点的能源约束条件,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二、技术重点:

   在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结合长春具体特点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本次规划确定如下技术重点。
   (1)产业和空间的互动关系。城市发展的动力在于产业的发展,因而规划强调分析长春产业发展对空间的需求和作为物质载体的空间如何承载并促进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构成了本次规划修编贯彻始终的逻辑线索。
   (2)社会问题。良好的社会是规划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次修编强调对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区位条件下城市社会问题的关注,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城乡和城市内部的均衡和协调,力图实现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的局面。
   (3)生态和环境约束。城市的发展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底限,因而本次规划强调生态发展的约束条件,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并在空间发展方面实现生态空间和建设空间的有机协调。
   (4)规划区的协调发展。随着长春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使更大地域范围内的分工和整合成为可能。本次修编将放眼于规划区的视野,通过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的有机分工和协调,来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
   (5)分区发展与城市整体发展。城市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市、区两级的发展来体现的。因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的确定需要通过分区发展的可能得到修正,而分区发展的目标需要和城市的整体利益相互协调。因此,本次修编在城市总体发展思路方面,强调分区发展目标和城市统一发展目标的协调。在规划实施方面强调市区两级的事权分工和发展主体的责权对应。
   (6)城市特色和风貌。长春历史上形成了“疏朗、大气、通透、开放”的城市特色和景观风貌。本次规划修编强调在新的城市发展阶段有机延续城市空间格局,保持和发扬城市特色。

   三、空间布局:

   1、划区城镇空间组织体系:按照“一城、一区、十组团、九城镇四个层次,实施分类指导。“一城”为主城,“一区”为双阳城区,“十组团”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合心组团、劝农山组团、奢新组团、双营组团、英俊组团、机场服务组团、兰家组团,“九城镇别为泉眼镇、永春镇、乐山镇、新湖镇、山河镇、太平镇、鹿乡镇、四家乡、齐家镇。
   2、城市结构:形成“双心、两翼、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双心”指疏解城市中心区部分职能,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处城市中心。调整中部城市中心职能,重点发展商贸、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建设南部新中心,引导与支持行政办公、文化体育设施以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在南部中心相对集聚;“两翼”指城市西南翼形成以汽车、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东北翼形成以传统产业和玉米加工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多组团”指重点加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的建设,与主城共同构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

   四、特色与创新:

   本次规划修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五个统筹”,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突出重点,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1)、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空间市场化的今天,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优势,要以区域的眼光解决好与其他城市、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城市、县市、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规划从分析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省域范围、市域范围的角度出发,明确长春市在不同层面的定位、发展策略。规划期内,要面向国内外,积极推进与东北中心城市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塑造与吉林省中部城镇群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与吉林省中部地区在产业发展、城镇空间、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长春市作为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作用。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资源节约保护利用规划,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长春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城市,市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左右,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市政和生活用水需求必然会进一步增加;同样,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每年仍将会有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建设提出新的空间需求;与此同时,传统经济建设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也初现端倪。针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之间的矛盾,规划明确提出未来长春市资源生态发展战略。第一、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重点加强生态建设;第二、促进水资源战略性转变,提高用水效率,维持水系系统完整性;第三、培育资源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第四、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第五、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3)、实行规划区范围内全覆盖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本次规划改变了过去长期以中心城区为研究重点的规划模式,将城市空间发展视野扩大到规划区和都市区,乃至吉林省中部城镇群。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一城、一区、十组团、九镇区”四个层次组织规划区范围内城镇发展空间,并实施分类指导。规划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重点突出中心城区职能、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合理确定和强化各组团产业依托,切实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村屯用地结构性调整。规划期内,逐步实现退宅还耕、退宅还林,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城镇、组团集中;逐步缩小城镇与中心城区的差距,促进小城镇由数量型向质量性转变;逐步发展壮大组团,与中心城区形成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市空间。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共生的城市发展格局。
  (4)、突出社会公益设施建设,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
   规划立足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突出社会公正、公平的原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生活的需要。规划健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合理的级配体系;发挥公共投资导向性作用,促进规划区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省会服务职能,加强现有城市中心的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促进以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南部新中心的形成;结合市级文化、会展、体育等专项服务中心的设置,带动分区级中心形成与发展;以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质量,发挥出长春市作为省域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通过实施城市规划来弥补市场的不足,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护资源环境,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5)、创建“流绿都市”,提高城市品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环境、城市活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加强招商引资能力、扩大开放具有现实意义。规划以创造“流绿都市”为目标,调整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加强环城绿带、水系绿化、生态廊道、低密度空间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的比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利用现有景观要素,保护、延续和发扬长春市传统景观特征,保持城市“疏朗、大气、通透、开放”整体空间意象。
   (6)、明确城区发展方向,促进分区发展。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区、开发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在开展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城区、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五、主要技术指标:

   2010年长春市域总人口达到820万人左右,非农业人口443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为54%;2020年长春市域总人口达到950万人左右,非农业人口6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为68%。
   2010年长春市规划区总人口控制在410万人左右,城镇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0万人左右;2020年长春市规划区总人口控制在520万人左右,城镇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480万人左右。
   城市规模:20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20万人左右。
   建设用地约为3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人。
   202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420万人左右。
   建设用地约为4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人。

   六、实施效果与影响:

   目前,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已初步进行了论证,并得到了建设部专家的认可。在该规划的影响下,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开展了修编的工作,各区、各开发区的分区规划和28项专项规划的也在进行当中。另外,该规划也为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和近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目前,许多城市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项目,都有序的安型一般总体规划进行。

关闭

承办单位:365台湾备用网址 地址:南环城路3066号
邮编:130022 电子信箱:admin-ghj@changchun.gov.cn
建议使用:1280*960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7以上版本浏览器